新旧照片里的生态蝶变:雄安留通村“变形记”

时间:2025-05-23 11:49:00

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牛笑

“快看,这是咱们村儿!”正在举办的雄安容城·蝶变八周年摄影展上,两组容城县原留通村新老对比照片吸引了前来看展的观众。

其中的两张老照片,一张是秋冬季节的航拍,从空中俯瞰留通村全貌,台田紧凑分布,缝隙处被水填充;另一张同样拍摄于冬季,村口立着的石头上用红字刻着“留通”二字,一位村民正从一旁的小路上骑车驶过。

观众在照片前聊家乡变化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牛笑 摄

“这不是李红梅吗?拍下来发给她。”观众刘占伟一下便认出照片上的人。

刘占伟是原留通村的村民,受邀来参观:“以前村里的人来来往往都从这过,是我们村的地标。”

老照片之一,原留通村村口。宋一力 摄

“留通村在容城南边,紧挨着白洋淀,可以说是个鱼米之乡,水多的时候种水稻,水少就种玉米,前些年水质确实不怎么好。”刘占伟说起留通村的历史。

如今的留通村,摇身一变成为雄安新区的热门打卡点——燕南堤。原来留通村的村民,早已搬进容东片区,住上了新家。这块村口的石头,还留在原来的位置,伫立在燕南堤的入口处,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。

“新”照片上,只见燕南堤两侧开阔的水面碧波荡漾,重现白洋淀“万顷波”的画面。“人在陆上走、鱼在水中游、鸟在淀内飞”的景象跃然眼前。

老照片之一,航拍原留通村。薛志勇 摄

留通村新貌——燕南堤。薛志勇 摄

“2021年2月28号,贴的征迁公告。”刘占伟对这个日子记得清楚,这场“变身”也从此开始。

“由于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,部分区域已经沼泽化,生物多样性退化,甚至存在黑臭水体。”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干部张强回忆起“变身”前的样子。

燕南堤是白洋淀生态清淤四期工程的一部分,将淀区内原有的阻水道路用三座桥梁进行连通,并结合白洋淀清淤工程,利用大约27万方的清淤土方对地形生态化改造,形成三座相连堤岛。

留通人老家的石头是如何被留下来的?张强告诉记者:“原本的设计也是在这里放置景观石,经过多次讨论、对比,还是觉得原来那个效果最好,对原来生活在这儿的人来说承载着乡愁,同时对来来往往的游客诉说着这里的历史。”

2024年1月燕南堤试运营,4月正式对外开放。目前为止,燕南堤已经接待游客58.7万人次。

老照片的拍摄者宋一力和照片里的李红梅曾相约回到石头前,“你得在这儿再帮我拍一张!”李红梅要求宋一力再给自己留个纪念。

“以前水多就种水稻,水少就种玉米。”“现在水面一眼望不到边儿,成了旅游景点!”

“当初搬家的时候孙子孙女舍不得,现在到了燕南堤玩起来就不想走。”

照片前,几位老乡你一言我一语聊起生活上的变化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