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礼平 | “枪毙人人心里的阿Q性”:田汉为唐槐秋的“中旅”题辞

时间:2025-06-13 14:01:00

田汉。

一、田汉的题辞

田汉是著名的“四条汉子”之一,“文革”时终被罗织罪名而置之死地。那年代,连他作词的国歌也一度禁唱和改易,田汉的遗墨遗稿,人们避之唯恐不及。今者能有幸存,自当是吉光片羽。

拙藏田汉行书轴,当是现场题辞。这题辞该是猝不及防的“急就篇”,有笔墨未调而匆匆书就的味道,所说的话虽然不大连贯,却能绕着一个中心。似乎田汉先生有许多话要告诫世人,那些话正在笔端急着要喷涌而出,其意思重叠处,就是要一再警示。田汉先生在国歌上的谆谆告诫和语重心长是国人皆知的,但在这条幅上却是急遽的、战友式的警示。两者相比,有同一中的相异。

心中的话要喷涌而出,长幅宣纸显得不够用。古人说“写《乐毅论》则情多怫郁”。在此,田汉的急遽作书,是等不及纸笔墨的相调惬意。这署名也只一“汉”字。更没备印章,是意料中事。其所书全文是﹕

河山破碎已如此,我们岂肯做虫豸。是为民族争生存,不是儿子打老子。枪毙人人心里阿Q性,誓与敌人战到底!

中旅同志在主和毒氛浓厚中,演鲁迅《阿Q正传》。辄题数语以祝成功!十二月八日于武汉旅次。

田汉行书轴。

考该年是1937年,其时敌人的刺刀正出现在我们鼻尖前。题辞上看到田汉先生的怒火。

二、中旅

“中旅”,是指“中国旅行剧团”。这是中国第一家职业化的话剧团。团长唐槐秋(1898-1954) ,湖南湘乡人。本是留法学航空机械的,1925年学成回沪。当时中国航空人才极为稀有,张作霖、唐生智、卢永祥皆拟聘唐槐秋任空军职务。但唐槐秋此时遇到了故友欧阳予倩,因而结识田汉,唐、田两人似有宿缘,一拍即合,旋在上海合办南国社。唐氏放弃了航空专业,转而搞电影、戏剧。田汉曾称他“甘掷衣冠称戏子”。

1933年,唐氏以自己家产创立“中旅”。首次在南京演出《梅萝香》,后再北上平津、开封、郑州等地公演,所谓“开荒播种三千里”。到1935年回沪,在卡尔登演出《茶花女》《雷雨》《日出》而轰动一时。卡尔登与“中旅”订约长期演出。“八一三”战起,唐氏投入抗日救亡,1937年10月赴武汉,在汉口法租界的天声舞台长期公演。

中国旅行剧团团长唐槐秋。

“中旅”在天声的首场演出,是阳翰笙新编的抗日锄奸话剧《前夜》,到年底演出由田汉编剧、洪深导演的《阿Q正传》。拙藏田汉行书条幅,正是这次《阿Q正传》的产物。

至于《阿Q正传》,是鲁迅小说,由田汉改编成话剧。田汉在自序中交待,是唐槐秋再三提出为“中旅”将《阿Q正传》改编话剧。田汉并说:“鲁迅先生的‘阿Q’,一般的都说写的是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农民。在辛亥革命26周年的今日,中国农民显然已具备崭新的姿态。全面抗战开始了。在敌人全面的进攻和敌机全国性的轰炸之下,中国广大农民群众已知道拼着血肉争取民族的自由独立与幸福了。但阿Q就可废而不读了吗?显然地我们依旧得照照这面深刻的镜子,因为我们广大民众意识中依旧留存着阿Q的残余,越是在抗战发展,这些残余越在那儿作祟。让我们枪毙我们心里的阿Q吧。”于是在题辞中写道:“枪毙人人心里阿Q性。”这话在当时是有“针砭”作用的。

三、演阿Q的姜明

田氏又说到,“中旅所以要求我编这剧,槐秋公开的说是因为他们有一位适于演阿Q这脚色的‘丑角’姜明。”

姜明 (1910-1990) ,辽宁沈阳人,满族。东北大学肄业。是中国旅行剧团前期骨干。1937年12月,《阿Q正传》在汉口天声舞台首演成功。姜明饰演阿Q,一举成名。

姜明。

吴景平在《回忆中国旅行剧团》一文中提到:“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在演《阿Q正传》时期,有一天下午,周恩来轻装便服,带一两个人来到我们的住地汉口永贵里,来探望我们,全体都很震动,可惜没有把那宝贵的一刻拍下来,遗憾极了。”

幸亏姜明备有册页,即请周氏伉俪题辞,弥补了没有拍照留念的遗憾。周的题辞是:“坚持长期抗战,求得中华民族的澈底解放,以打倒中国的阿Q精神!姜明先生存念。周恩来。五、卅一。”足见周氏引为同调。邓颖超题辞是:“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!姜明先生嘱题。邓颖超。五、卅一。”

周恩来题辞。

周恩来喜欢话剧,他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是南开新剧团的骨干,曾多次登台演出。加上田汉、阳翰笙的关系,周恩来去过永贵里看望“中旅”的人好几次。阳翰笙介绍唐槐秋与周恩来,周与唐早在法国见过,周还记得唐在法国是学航空的,并说,现在你用戏剧作武器,照样可以打击敌人。

《阿Q正传》海报。

《阿Q正传》在武汉演出十多场,许多文化名人都来观看,饰演阿Q的姜明拿出册页请题墨宝。有蔡楚生、郭沫若、陈铭枢、陶行知、夏衍、阳翰笙、欧阳予倩、费穆、袁牧之等,导演洪深和团长唐槐秋也题了词。

陶行知题云:“不要笑阿Q,不要骂阿Q,若不做阿Q,须看活阿Q。姜明吾兄存念。陶行知。二八元旦。”

在“八一三”纪念日,团长唐槐秋为姜明题辞,曰:“从艰苦患难中奋斗了许多年,我们的阿Q已经有相当的成就。然而在受着敌人重压的今日,倘若能使看过我们的阿Q的人,都从他们心里喊着枪毙阿Q,抗战到底,则我们的阿Q就真有了成就了。我和姜明兄同在‘中旅’苦战五年,‘八一三’后在汉口公演《阿Q正传》,书此纪念。一九三八、八、一三。槐秋。”

1938年10月武汉沦陷,唐槐秋率姜明等部分团员赴香港。姜明在香港演出后留港,继续其演艺生涯。先后任中联、永华、长城、凤凰、新联等影片公司演员,拍了几十部电影。他的妻子童毅、儿子江汉均为名演员。

唐槐秋、吴静与女儿唐若青。

四、唐槐秋与女儿唐若青

唐槐秋创办“中旅”,全家人都投入,包括夫人吴德静(吴静)、女儿唐若青。唐夫人是财务大臣,掌管全团经济。唐若青则是“中旅”台柱,十四岁已经登台表演,而且十分出色。唐若青后来演过电影,最著名的是《清宫秘史》里演慈禧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也和万梓良饰演过母子,有令人忘不了的沙哑磁性拖长的口音“亚康——”。

唐若青在《清宫秘史》里饰演慈禧。

关于唐若青声音的沙哑,童轩荪回忆:“唐若青在津时,偶尔到舍下来吃便饭,身上总是带着一包辛辣透顶的辣椒粉下饭。这是湖南人的特嗜,不可一顿无此君,所以吃得她喉咙沙哑,变成十足的破锣嗓子。”

唐若青的沙哑声音,倾动一时,引起过别的演员的仿效。邓云乡有这样的一段描述:“唐若青的沙哑的舞台腔,曾经风靡一时,现在听过这种舞台腔的人,几乎也都成白头宫女了。……唐若青女士创造了沙哑的舞台腔,虽风行一时,但也只是在话剧界,一到了说相声的口中,模仿起来,就变成了笑话。另外她父亲唐槐秋先生,却一直说不好北京话,在舞台上是南方口音的蓝青官话,在电影里也是如此。”(邓云乡《宣南秉烛谈》272页)

五、“中旅保姆”陈伯早

说“中旅”,不能不说陈伯早。伯早名绵,福建闽侯人,清末邮传部尚书陈璧(字玉苍)六子。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法,在巴黎大学艺术学院攻读戏剧导演,以导演《茶花女》和写此剧的研究论文而得博士学位。陈伯早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巴黎认识唐槐秋,两人都嗜好戏剧,时常相约看戏。上世纪三十年代唐槐秋创办中国旅行剧团,陈伯早担任导演,并卖掉两所房子,投资“中旅”,因得“中旅保姆”雅号。陈伯早在北京的寓所是西皇城根二十二号,是尚书第宅。其宽广的大客厅,就是“中旅”的排练场。邓云乡和童轩荪均有详说陈伯早之文字,此不赘。

许礼平

责编 刘小磊